新华社米兰10月29日电 题:意大利整装待发迎盛会——米兰冬奥会倒计时100天综述
新华社记者刁泽
距离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开幕仅剩100天。这是意大利继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再迎冬奥盛会,百日倒计时节点不仅象征着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也唤起了意大利社会各界对“冰雪之约”的热切期盼。

10月29日,在意大利米兰,人们经过米兰市政厅前的奥运会、残奥会会徽。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城市点亮冬奥热度
米兰冬奥会将于2026年2月6日至22日举行,设置8个大项、16个分项和176个小项。比赛分别安排在米兰、瓦尔泰利纳、费耶美山谷和科尔蒂纳等四大赛区、八个举办地,呈现城市与阿尔卑斯山地交织的独特赛场版图。
29日,在米兰举行的百日倒计时庆祝活动揭晓了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台设计,同时公布12名“数字火炬手”,他们将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数字渠道,全程记录并传播火炬传递的故事和瞬间,让更多公众在线参与这场象征团结与和平的旅程。

10月29日,嘉宾在庆祝活动上与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冬残奥会颁奖台和吉祥物“蒂娜”“米罗”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担任火炬手的意大利博主卢多维卡·托马索尼同时也是本届冬奥会形象推广大使。她说,传递圣火所承载的信息很清楚:成为火炬手并不一定必须是职业运动员。“我们都是普通人,但这场盛会向所有人敞开大门。米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向公众传递——体育属于每一个人。”
冬奥热度正从赛场走向城市。米兰大教堂前的巨型倒计时牌已成为市民和游客合影“打卡点”,不少人围着数字留影。在米兰市政厅门前,临时设置的奥运标识同样吸引路人驻足拍照并分享到社交平台。

10月29日,在意大利米兰,市民拍摄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倒计时牌。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米兰冬奥会组委会首席执行官安德烈亚·瓦尼尔表示,目前整体筹备工作按计划推进。“倒计时100天是一个重要节点,它既让团队保持热情,也让大家更加专注。”他说,组委会正与各方机构、合作伙伴和体育联合会紧密协作,重点抓好最后几处场馆的交付和细节完善。目前,大部分场馆已进入布置阶段,部分赛场已接近赛时运行状态,工作人员已进驻现场开展工作。
绿色筹备稳步推进
可持续办赛是米兰冬奥会的鲜明标签。组委会介绍,赛事共规划25个竞赛场馆,其中仅有2个为新建项目,其余均为既有场馆或临时设施,力求在满足办赛需求的同时,将新增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赛后利用方案也被提前纳入设计,力争让冬奥遗产长期服务当地社区和冰雪运动发展。
围绕绿色低碳,组委会提出“NOW26”可持续行动体系,覆盖交通、能源、住宿等多个领域,计划以电动交通工具作为主要运力支撑,推动赛事区域能源系统向低碳化转型,并对各赛区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升级,努力实现办赛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各高山赛区的雪上项目场馆正稳步推进技术验收。备受关注的科尔蒂纳“埃乌杰尼奥·蒙蒂”滑行中心已在今年春季完成预认证测试,运行状态良好。针对气候条件和赛道条件的不确定性,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与组委会已提前制定替代场地方案。
赛会运行保障队伍也在成形。“Team26”志愿者项目正持续招募,来自意大利以及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报名踊跃。
多城点燃冰雪梦想
根据官方赛程安排,米兰将承办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和部分冰球赛事。冰上项目与这座以设计、艺术、时尚著称的城市相互映照,预计将呈现竞技表现与文化表达的双重魅力。而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速度与力量并重的项目,将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高海拔雪道展开,向世界展示意大利山地冰雪资源的壮丽与活力。
“这不仅是组委会或运动员的梦想,而是整个国家的梦想。一届由多座城市共同呈现的冬奥会,将向世界展示意大利的真实、独特与美丽。”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基金会大使项目负责人、意大利前花样滑冰运动员瓦伦蒂娜·马尔凯伊说,意大利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全世界的到来”。

10月29日,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吉祥物“蒂娜”在庆祝活动中。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赛事形象系统也在加速进入大众视野。组委会近期发布的官方视觉系统和冬奥海报,将现代城市的几何线条与阿尔卑斯山脉的轮廓融合,冬奥元素正逐步亮相街头橱窗、公共交通和社区空间,成为米兰日常景观的一部分。

10月22日,艺术家奥林匹娅·扎尼奥利在发布会中讲解自己创作的冬奥会海报。当日,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标志性海报在米兰三年展艺术中心正式亮相。新华社发
米兰冬奥会不仅是一场冰雪盛会,更是意大利的心跳,代表着意大利的创意、对体育的激情以及意大利之美。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柯丝蒂·考文垂在新华社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说:“100天后,意大利将书写奥林匹克历史的新篇章——满载着意大利独有的热情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