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唐滨妮)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10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再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出席活动时指出,将重点从健全法规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拓展服务领域等方面着手,持续推动保险业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
尹江鳌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融合点,他就新能源车险的监管与发展报告提出四点认识:
第一,顺应智能化趋势,提升保障专业性。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智能驾驶是典型代表。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6亿辆,今年1-7月新车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62%。有机构预测,十年左右后,我国新车中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超过90%。智能化趋势将对保险业带来深刻影响,会催生出更多风险保障需求,推动保险的责任界定、精算基础、商业模式等发生变化,需要保险业升级传统保障模式。以车险为例,要从承保驾驶人操作风险扩展至车企、软件和配件等供应商的产品风险,从以事故损失数据定价扩展至以行车数据定价,提升承保、定价、定损、理赔、精算等专业性,行业也要及早研判智能驾驶普及后出险率的变化趋势。
第二,顺应绿色化趋势,提升服务广泛性。我国正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等绿色产业在全球领先。今年1-9月我国7.3万亿度发电量中,风电、光电合计占比约为17%。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8%。1-9月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投保率达91%,比燃油车高6个百分点,预计今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将达2000亿元左右,增速超过30%。
绿色化趋势将使我国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保险业要研究绿色化趋势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投资、生产、消费、出口等方面谋划风险保障、投融资和风险减量等服务,扩大覆盖面。比如,车险相关保障和风险减量服务将会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更多领域。
第三,顺应融合化趋势,提升产业协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领域的融合化趋势日益明显。比如,以前汽车销售和投保后,保险业与车企的互动并不需要十分紧密。随着汽车逐步成为信息集聚的平台,将来可能会类似于“行驶中的手机”,车企也将掌握海量数据。保险业在提供服务时就更需要密切与汽车业的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
近年来,在科技、工信、公安、交通、商务等部门支持下,保险业与汽车业的协同越来越密切。今年初,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文件。下一步,将引导保险业与汽车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保险车型综合分级制度建设,推动降低车型全周期使用成本,实现消费者、车企、保险等多方共赢。
第四,顺应规范化趋势,提升监管有效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提升治理效能作出部署,政治局会议对治理无序竞争提出要求,将推动市场秩序日益规范。从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的实践看,加强监管、规范市场有力促进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以财险为例,通过“报行合一”规范非理性竞争:一是成本压降。今年1-9月综合费用率创20年最低,综合成本率创10年最低。2024年以来,财险公司降本增效的全部增量中,压降成本的贡献约74%,投资增效的贡献约26%。二是赔付提升。2024和2025年是近20年来综合赔付率最高的两年,比近20年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改进了理赔服务,便利了消费者。三是效益向好。财险业年化ROE创近10年最高。四是市场稳健。随着市场规范,大中小市场主体均相应受益,今年以来有17家财险公司同比扭亏为盈,全部为中小公司,行业盈利面提升19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