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 题:“外滩17号”续百年之缘 友邦保险深耕中国迎又一里程碑
新华网记者何凡
“转眼就是30年,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尽我们一份力量,传承延续下去,让这里一直做友邦中国的总部。这次续约,是我们深耕中国的郑重承诺,也是友邦共创未来的重要一步。”
这是友邦保险集团董事会主席谢仕荣近日在上海外滩17号友邦大厦租约续签庆典现场作出的表述。
当日,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人寿”)宣布完成上述租约续签。谢仕荣与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友邦保险区域首席执行官、友邦人寿董事长张晓宇,友邦保险集团首席财务总监钟家富,友邦人寿执行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余宏等友邦保险集团和友邦人寿的管理层代表出席发布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友邦保险集团和友邦人寿管理层代表在庆典现场合影
此次友邦人寿将继续长期并全部承租友邦大厦,延续友邦与这座百年建筑的深厚渊源,彰显了友邦作为中国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杆,持续扎根故里、坚定投资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谢仕荣表示:“1998年,我曾主持友邦大厦的启动仪式,当时的热烈场景与激动心情,至今仍历历在目。根深方能叶茂,安居才能乐业。友邦大厦将继续陪伴我们新的征程,见证友邦在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持续蓬勃发展,为中国保险业创造更多非凡成就。”
友邦保险集团董事会主席谢仕荣在庆典现场致辞
门廊焕新颜 经典地标承载友邦独家记忆
外滩17号,地处上海金融核心区域,外滩万国建筑群中一座具有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的地标,友邦大厦坐落于此。
这栋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于1921年始建,于1924年竣工,由德和洋行设计,建成时曾是上海最高建筑。
大厦底层立面是花岗石,正门两侧落地罗马拱券长窗,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浮雕,将近现代派的简洁明快与新古典主义的典雅有力相结合。新旧融汇的格调,仿佛讲述着时代故事的起承转合。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不仅见证了友邦百年发展历程,更是友邦在中国内地的根基所在。
1919年,友邦保险起源于上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友邦保险的创始人史带就将友邦保险的办公地设在外滩17号。1992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开放的关键进程,友邦秉持着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正式“回老家”,并以外资独资身份设立上海分公司,成为最早一批获发个人人身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
1992年9月,友邦保险重返上海。图为时任友邦保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谢仕荣先生在1992年10月8日的开业典礼上
“友邦回来,对我来讲是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友邦是从中国开始的,上海是我们的发源地。”谢仕荣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
1992年,友邦重返上海“老家”,然而,对于时任友邦保险总裁谢仕荣而言,真正的“回老家”还差一步,当时的友邦人迫切希望能回归外滩17号。经历多轮沟通,在他全力推动下,友邦回到了它的发源地。这一决策不仅延续了友邦与外滩17号的历史渊源,更成为友邦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强心剂。
友邦保险于1993年向上海市政府申请置换外滩17号大楼,并于1996年成功实行整楼长期租赁作为中国内地总部,将大楼更名为“友邦大厦”。在国际建筑修缮专家的指导下,经过18个月的重新装修,不仅严格完成了市级优秀建筑的保护要求,而且增加了智能化的现代设施。旧貌换新颜,友邦大厦重新矗立在浦江之滨,于1998年5月正式启用,至此,重回故里的故事才真正完整,友邦保险的百年基业于此重焕新生。
位于外滩17号的友邦大厦
重见百寿图 以人为本推动行业迭代进化
在友邦大厦内部,大理石地坪、墙面与金色马赛克穹庐顶,组成稳健持重的整体风格。一幅百寿图浮雕,在大堂格外醒目,“老物件”时隔多年后重回公众视线。这幅百寿图是30年前启用友邦大厦时特别定制,由100个不同形态的篆书“寿”字组成,形态各异,古朴沉稳,象征着“长寿百态、生生不息”,既反映了中国人最为朴素也最为崇高的愿望——福寿绵长,安康永续,也呼应了友邦所从事的人寿保险事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寿险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回老家”的友邦保险,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将先进的保险理念与管理技术引入中国内地保险市场,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
“差不多每一次都有新的挑战。”谢仕荣回忆起推动建立营销员制度历程时说,“我们到中国拓展寿险业,考虑发展团队,并提出三个要点:一是人员要具备高水准,二是鼓励多劳多得,三要专心聚焦业务,不能兼职。在此基础上,对营销员队伍展开全面培训,了解客户需求,做好产品匹配,逐渐积累他们的经验与信心,同时一步步把制度建立起来。”
李源祥对新华网表示,友邦把人才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运营的关键,多年来始终秉持营销员制度的相关要求,并持续推动制度设计与升级更新,发展出一整套包括招聘、培训、辅导的赋能支持体系。
在他看来,接受友邦企业文化十分重要。“友邦的经营理念是做对事、用对人、行对路,好结果自会到来。我们在18个市场的每个营销员,每天都是坚持按照这个理念来工作。”
而面对近年来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科技高速发展,友邦重视与时俱进,投入大量资源,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协助营销团队能够更有效服务客户,接触到更多潜在客群,提高销售成功率。
“无论科技发展多么快速,我们相信在销售保险方面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也是我们坚持把卓越营销员队伍作为最重要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李源祥表示。
对于AI等新科技应用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可以用来提升营销员队伍整体产能。“我一直有一个观念,我们一定要想好我们要做什么,然后利用科技手段,或者是利用其他的创新方法来达到我们的目标,而不是有一个很好的科技,然后再找问题来解决。这是我一向的观点。”
故里展新途 看好最重要战略市场前景
百年风貌依旧,外滩17号见证了友邦深耕中国的决心历久弥坚、投资中国的举措步履不停。
友邦大厦的天台花园
2020年,在中国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友邦顺利完成“分改子”,友邦人寿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如今友邦人寿的业务经营区域已从此前的5个拓展至14个,可触达约3.4亿潜在客户。
秉持着长期主义投资理念,友邦人寿充分发挥险资“耐心资本”的特性,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23年1月,上海北外滩“友邦金融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友邦人寿自成立以来进行的最大一次资产收购;2024年初,友邦人寿又完成收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中央商务区(CBD)的办公楼项目控股权;2025年6月,“友邦保险资管”获批筹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故里、投资中国”的坚定承诺。
“感谢国家的金融开放,感谢上海市政府对友邦大厦续约的大力支持。”李源祥表示,“中国内地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寿险市场,也是友邦保险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市场,没有‘之一’。长期来看,这里的保险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这是我们一直深信的。内地市场已经不能用新兴市场来形容,从产品到营销机制再到科技应用,可以说已经赶上或者超越很多发达市场的成熟度。”
他认为,未来市场需求非常巨大,需求会更加多元,希望可以尽快把友邦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带到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近年来,友邦保险注重人才双向流动,一方面招聘越来越多的内地保险人才,另一方从内地调派前往集团其他市场履职。
“站在友邦百年基业的发源地,我们的初心始终未变,友邦将充分把握中国寿险的长期发展机遇,秉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持续践行我们对客户、对中国的长期承诺。”
友邦保险与“外滩17号”的故事,自此翻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