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新城,青春精彩绽放;文明沃土,培育时代新人。10月18日,由北京市大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教委联合主办的“文明润童心 礼赞新国门”文明校园风采展示活动在大兴区第一中学举办。相关区直部门、镇街主管领导及文明校园师生代表、媒体记者等500余人参加,共赴这场文明与教育的盛会。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也是一场宣讲与展览多元融合的创新实践,更是大兴区长期深耕文明校园建设、结出丰硕成果的生动缩影与集中展示。从舞台上的深情宣讲与才艺展演,到展厅内琳琅满目的特色成果与“五大文明行为”的斑斓画作,文明校园建设内化为教育发展的“根”与“魂”,大兴区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与区域特色的育人新路径。
铸魂育人:筑牢文明校园思想根基
教育的真谛,在于以立德为基,以铸魂为要。活动现场,五一小学大兴一分校带来情景朗诵《国门少年颂祖国》,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唱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彰显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国门意识”与“家国责任”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感、可唱、可传承的情感认同。
如果说爱国是文明的“魂”,那么脚下的土地便是文明生长的“根”。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焦正龙老师宣讲的《播撒绿色西瓜种 蒙金地里血脉承》,解锁了文明基因传承的另一重“密码”,将具有地域特色的“西瓜文化”与“蒙金大地”的红色历史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大兴区文明校园建设的创新载体。这种扎根土地的探索,在文明校园特色展览中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各校开发的特色课程、蕴含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共同铺展成一幅“文明有根、育人有情”的生动长卷。
实践养成:拓展文明校园育人路径
文明从不是高悬的理论,而是融入行动的自觉,是锤炼品格、塑造理想的生动实践。大兴一中的舞蹈《星辰归途》以艺术为桥,重现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冲破阻挠、报效祖国的壮举。
这份对崇高理想的追寻,在同期举办的“童心绘文明”主题画展中呈现:孩子们以画笔为媒,将心中的文明图景、对未来的星辰大海跃然纸上。一幅幅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画作,不仅是艺术才能的展示,更是其道德认知、情感认同与理想抱负最真实、最生动的表达。
文明的触角,更需走出校园,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的情景剧《文明交通伴我行》,生动再现了“小手拉大手”活动的真实场景,是大兴区常态化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十万余名中小学生带动家庭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而在特色展览区,“文明微光”市集更是汇聚了各校立德树人的丰硕成果,生动地展现了大兴学子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成长轨迹。
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冯家怡老师宣讲的《青春赛道领成长 与时俱进育新人》,分享了新时代教师在育人路上的思考与探索,帮助学生在青春赛道上找准方向,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完美诠释了教育的本质是点燃和引领。
传承创新:激活文明校园内生动力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文明校园建设亦需在坚守中传承,在创新中生长。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的京剧表演《狐假虎威》,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写下了生动注脚:童声韵白里,国粹艺术褪去疏离感,化作孩子们眼中鲜活的故事;水袖翻飞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悄然传承。
北京一零一中大兴分校张玉老师宣讲的《一段山海情》,则展现了大兴教育人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情怀。这段跨越山水的深度交融,不仅是资源的共享,更是文明理念的互鉴,标志着大兴区文明校园建设突破了地理界限,奏响协同发展的新曲。
共建共享:凝聚文明校园建设合力
文明校园建设需要全社会同心共筑。兴华中学学生代表发起的《共建文明校园倡议》,以少年之姿、发时代之声,铿锵的誓言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最后,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学子们带来的合唱《少年乘风》,为整场活动画上充满希望的句号。歌声里,有新时代大兴学子自信昂扬、乘风破浪的勇气,更有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这歌声不仅是对当下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召唤。
本次活动通过“宣讲+展演+特色展览”多元形式的立体呈现,不仅让我们听到了文明的旋律,看见了文明的形状与色彩,更让文明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扎根、发芽。
近年来,大兴区持续深耕文明校园创建,已培育出1所全国文明校园、24所首都文明校园,走出了一条独具匠心的育人之路。当文明真正成为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便能浸润每一颗童心,塑造每一个未来。站在“新国门”这一独特的历史方位上,大兴区正以文明为笔,以校园为卷,让文明之花在莘莘学子心中绽放,让成长之路因文明而璀璨,这既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更是对时代使命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