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促进民心相通

2025-10-29 14:41:30 来源: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 刘娟娟 实习生 韦伊

编辑/黄红华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1026日,初冬的北京寒意已浓,却没能挡住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嘉宾热情赴会。一场以“真爱伴我行”为主题的国际诗会,将各地友人聚在一起,以诗为媒,在朗朗吟诵声中倾吐羁旅之思。本次活动由《亚太日报》主办,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维童之友合唱团及金尚·源共同支持。来自中国、英国、法国、保加利亚、匈牙利、阿根廷等十多个国家的嘉宾登台,用自己的母语朗诵本国诗歌。多位艺术家带来了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节目

  

巴基斯坦参议员萨马德·阿里致辞

正在北京访问的巴基斯坦联邦参议员、巴最大媒体集团《战斗报》报系总裁萨马德·阿里出席了诗会。他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巴基斯坦参议院文化事务委员会成员,我深切体会到文化交流对促进各国友好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作为巴基斯坦报业协会主席,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与《亚太日报》等中国媒体的交流协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建设营造更有利的舆论环境,巩固两国铁杆情谊。

亚太贸易协定工商会总部主席王燕国在致辞中表示:“真爱传递友谊,文化连接四海。语言和文化形态可以跨越不同种族和文明,我认为本次诗会对于加强中外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有着特殊意义。”

  

俄罗斯留学生玛丽朗诵《致女人的信》

“美丽富饶的祖国啊,赐我恩泽无尽,燃我胸中豪迈……”来自保加利亚的安东尼奥·德米雷夫朗诵了伊凡·瓦佐夫的作品《我是保加利亚人》,诗中充满诗人对故土深沉的情感。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经典诗作《The Word》(《词》/《言语》)提醒世人:“善良的人啊,请慎言,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便可引燃一切,包括仇恨和哀伤……”朗诵嘉宾让·维涅龙以母语呈现这首作品,让文学的警醒穿越国界和时空。

“我起了中国名字,穿上中国服装。我深深地体会到:哪里有朋友,哪里就有新生和生命的奇迹……”《我有个中国名字》是讲述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经历的纪念诗。中方嘉宾张潇予以两种不同语言朗诵,诗句中饱含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了在场听众。

现场朗诵缅甸著名诗作的缅甸留学生寸瑞仙说:“诗歌以语言之美启迪心灵、凝聚情感,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与精神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次的诗会让我发现其他国家诗歌文化的美,希望明年诗会能继续举办。”

  

小琴童张周行演奏肖邦的《A小调圆舞曲》

除了成年朗诵者外,本次诗会还邀请了16名小朋友以朗诵、合唱与器乐演奏的方式登台,用他们的方式理解、表达诗意。小表演者张周行演奏了肖邦《A小调圆舞曲》,他带着稚嫩的声音说:“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他用跳动的音符表达内心的情感,非常动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维童之友合唱团的14名儿童用“英文朗诵+中文演唱”的形式呈现作品《明月几时有》。指导教师张嘉琦介绍说,音乐被誉为“无国界的语言”,希望用这种创新的表达打破隔阂,让古典诗词拥有新层次,也让外国友人更容易体会其中的意境。

在艺术表演环节,河北保定市九疑派古琴老师李式懿演奏了名曲《阳关三叠》;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金淑梅表演了蒙古舞《鸿雁》;巴基斯坦歌手哈桑带来了乌尔都语歌曲《沧海桑田》;中国歌手艾畇圻演唱了《蒸蒸日上好日子》和《如愿》;中国青年舞蹈家李天泽和祝愿表演了中国风舞蹈《山行》和《锦翠》

金淑梅说,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化之光,也是千年文化的积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舞蹈也可以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蒸蒸日上好日子》的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经创作多首新疆歌曲的作家陈锐军说:“诗歌无需翻译,因为它让人类情感相通。诗歌让各国人民隔膜消融,让大家看似遥远的心,跳着相同的节奏。”

  《亚太日报》总编辑刘莉莉担任主持人

《亚太日报》总编辑刘莉莉表示:“自《亚太日报》2024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诗会之后,心中熊熊燃烧的文学火焰一直没有熄灭,因此在今天再次欢聚一堂,共同体验语言之美,促进各国友谊与文化交流。《亚太日报》期待将国际诗会打造为亚太区的品牌文化活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