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纪念建校110周年:纪录片《小学》讲述“成志教育”的故事-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7 19:56:03
来源:新华网

清华附小纪念建校110周年:纪录片《小学》讲述“成志教育”的故事

字体:

  2015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一部师生共创共演的校史剧《丁香花开》庆祝学校百年华诞,近日,110周年校庆之际,以清华附小为蓝本摄制的真实记录学校生活的纪录片《小学》,又一次在校友和社会各界中引起广泛而温暖的共鸣。

  这部纪录片的片名《小学》由清华附小老学长杨振宁生前题字,横跨13个月跟踪拍摄,素材量达400多个小时,最后浓缩为75分钟。没有剧本、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刻意煽情,片中呈现低、中、高三个学段三位小学生的成长点滴,折射出新时代以来清华附小笃志践行成志教育的校园日常。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小学是每个人童年故事的珍藏馆,更是人生发展成长的第一块基石。在清华附小从“启程”到“知行”到“修远”的小学三个学段的进阶培养中,一颗颗种子汲取着“健康、阳光、乐学”成志教育沃土的滋养,扎根、长大。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任何一所学校都会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依然要努力寻找答案。这部纪录片希望以质朴的方式,留存小学生活的印记,致敬弥足珍贵的童年,献给正在长大和已经长大的儿童。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与新入职教师共同讲述“小学”的故事

  十年来,清华附小践行成志教育,倡导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明日站立祖国乃至世界的正中央。

  人无志则不立,纪录片中,一年级的同学刚入学时不适应,在老师与同学的陪伴下,变成了为了班级荣誉敢于担当的小勇士;中年段的同学持续探索种植兴趣,成为在竞赛中自信绽放的“未来科学家”;高年段怀揣足球梦想的同学,遭遇挫折咬牙坚持,终于实现毕业前连获佳绩的心愿……在他们的故事中,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也能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成长没有预设的脚本,教育不是塑造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陪伴儿童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长成祖国期待的模样。

嘉宾和孩子们共同观看《小学》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表示,《小学》的拍摄不是为了变成电影或者进行宣传,而是带领全体的小学同仁去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优秀的老师、卓越的儿童到底应该是长成什么模样。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不小,有其自身的价值和育人的规律。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清华附小通过记录真实的教育日常,生动诠释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纪录片《小学》让我们深刻理解教育强国的基点的重要意义,以及人才贯通培养的重要意义,这部纪录片是一堂师生的大思政课,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主题党日活动。

校庆活动中的学生文创作品展示  

  此间专家表示,一所学校的格局、气象、境界和水平,集中体现在两个关键词上,即“日子”与“孩子”。用心地编织每一天的教育生活,让校园成为学生向往的场所,拥有快乐而充实的智力生活与身体活动,这就是“擦亮每个日子”。用心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个孩子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呵护每个孩子”。清华附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五育并举”,成为中国教育优秀实践的其中之一。《小学》要在全社会凝聚共识:教育强国要靠一代代教师的热爱与奉献,要靠亿万儿童志存高远的成长与成才。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